古腾堡工程(Project Gutenberg,PG)由志愿者参与,致力于文本着作的电子化、归档以及发布。该工程肇始于1971年,是早的数字图书馆。其中的大部分书籍都是公有领域书籍的原本,古腾堡工程确保这些原本自由流通、格式开放,有利于长期保存,并可在各种计算机上阅读。
古腾堡工程由Michael Hart于1971年启动。当时Hart是伊利诺伊大学的学生,他获得了学校材料研究实验室中Xerox Sigma V大型计算机的使用权限。通过和善的操作员,他得到一个几乎没有时限的帐号,后来估算这价值约100,000乃至1000,000,000美元不等。Hart想通过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,作为这份馈赠"物有所值"。
后来这台计算机碰巧成为组成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15个节点之一。Hart认为有朝一日公众都可以接触计算机,因而他决定将书籍电子化,供人们自由使用。刚好他背包里有一份美国独立宣言,该宣言也就成了古腾堡工程的的第一份电子文本。
该工程的命名是为了纪念约翰内斯·古腾堡,他是一位德国15世纪的印刷商,通过发明活字印刷术推动了印刷机的革命。1990年代中期,Hart在伊利诺伊本笃会学院进行该项目,更多的志愿者参与了进来。在图像扫描仪和光学文字识别软件得到改进并被广泛使用前,大部分文本都是靠手工输入。Hart后来与卡内基梅隆大学达成协议,由对方主导古腾堡工程的财务。随着电子文本的增加,志愿者开始替代Hart,进行日常的维护操作。
2000年,非营利组织古腾堡工程著作归档基金会在密西西比州获准成立,以处理相关的法律事务。给古腾堡工程捐款可以得到减税的优惠。工程的长期志愿者Gregory Newby成为基金会的第一任首席执行官。同样是在2000年,Charles Franks启动了分布校对员项目,志愿者从而可以将扫描的文本通过因特网共享发布。该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加入PG的数量与种类,新的志愿者也可以更容易地贡献力量。
意大利志愿者Pietro Di Miceli开发、管理了第一个古腾堡工程的网站,并着手对在线工程进行编目。在他参与的10年间(1994年-2000年),网站获得了不少奖项,被常收录到"佳网页"列表,这也提高了工程的知名度。2004年开始,启用了新的在线目录,PG内容更容易浏览、获取和链接。古腾堡工程现在由位于北卡罗莱纳大学的ibiblio主办。
到2007年8月为止,古腾堡工程已经收录了22,000部书籍,平均每周将新增50部。其中主要是西方文化传统中的文学作品,比如小说、诗歌、小故事、戏剧,除此之外,PG也收录食谱、书目以及期刊。另外还包括一些非文本内容,比如音频文件、乐谱文件等。收录中主要是英文作品,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德语、法语、意大利语、西班牙语、荷兰语、芬兰语以及中文等不同语言的著作。
在可能的情况下,古腾堡以纯文本的格式发布,主要使用ASCII字符集,也常被扩展为ISO-8859-1,而中文书籍几乎全部都是以Big5大五码纯文本格式发布。志愿者提交时也可能会采用其他格式,常见的是HTML。不容易编辑的格式,比如PDF,对于古腾堡工程的目标而言并不合适,但还是有一些这样的格式被提交。近年来,有关于XML格式的讨论,但相关进展还比较缓慢。
Michael Hart在2004年有言“古腾堡工程的使命很简单:‘鼓励电子书的创建与发布。’工程的一个口号是“推倒愚昧与无知的藩篱”,就像20世纪早期公共图书馆的兴起,古腾堡的志愿者志在继续推广文字读写,从而更好地继承文化遗产。古腾堡工程的运作方式不是集中式的,例如,没有一项选择政策来指定要添加哪部著作,志愿者只是针对他们感兴趣的或者手头有的著作,进行工作。